高考结束了,但乡村教育的路还将继续
鱼腩  /   2020-07-10
乡村教育的未来需要更多关注




推迟了一个月的高考,终于在昨天落下帷幕。多出来一个月时间,并没有让考生和家长们有丝毫放松,反而因为疫情和暴雨天气,增加了不少担忧。高考是中学教育的终点站,结束了这场考试,学生们就将奔赴象牙塔,开启人生的新篇章。

高考,考的是语数外,但除了升学,学生们也要面对志向选择、社交成长、品格发展的烦恼。城市里的学生,除了可以接受更好的学校教育,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,也会得到更多关注,而在农村和小镇上长大的孩子们,处境可能就要困难一些。



平等教育机会

刚刚过去的两会记者会上,总理说中国有6亿人月收入只有1000元。这个数字,或许是广大农村地区和贫困城镇人口的缩影,在不少地方,学生们能够获得良好的学校教育就不错了。

最近登上热搜的女校长张桂梅,就花了10多年的时间,让1600多名女孩,靠读书改变命运。2002年,她开始为办学奔走,最终在2008年,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的资助下,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公办女子高中——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。




▲ 张桂梅采访截图

这所学校招收的女学生,绝大部分是上不起学的。张桂梅说“女孩子受教育她可以改变三代人”,考上大学,意味着脱离贫困,改变的是前途和命运。而平等的受教育机会,只是乡村教育的第一步。

美丽中国支教团队,把目光从免费办学转移到师资力量上。不少支教团队的课程会持续几个月,甚至只在寒暑假开班,但美丽中国的支教老师却要在当地学校从事两年的基础教学工作。不仅支教老师会从优秀毕业生和年轻白领中层层选拔,还会同步提供教学训练、课堂管理等培训。

这样的模式不仅更有效地缓解当地教师资源匮乏的情况,也激发了年轻一代对教育的热爱,不少老师在结束两年的支教生活后,投身教育领域和非营利组织,有益于推动更多年轻力量加入进来。



乡村儿童阅读

阅读是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元素,除了基础教学,关注乡村儿童阅读的机构不少。一些开展助学和教育援助的项目,也会捐赠不少书籍。

班班有个图书角”,就是担当者行动发起的典型阅读项目,扎根县域的乡村基础教育,担当者通过高品质的图书,推动儿童阅读,提供课程和教师成长支持。教室里的图书角打开了一片小天地,不仅给孩子们带来阅读的快乐,也构建了可持续的服务体系。

有书可读是幸福的,孩子们可以在书本中寄托对世界和未来的想象,这想象也会化作诗歌。「是光」就是国内第一家致力于乡村诗歌教育的公益组织。乍一听觉得惊讶,写诗会不会太空中楼阁了?读完孩子们的诗,则大呼惊喜,孩子们的想象大胆而新颖,天真烂漫表露无疑。

▲ 孩子们写的诗

从2016年开始,「是光」在云南、贵州等偏远地区的中小学开展诗歌课,并为当地教师提供课程包和培训,解决乡村孩子情感表达和心灵关注的问题。“会写诗的孩子不砸玻璃”,诗歌如同黑夜的灯火,照亮了成长的道路。



心理成长陪伴

读书学习是学生时代的教育重点,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应该补充加强,成长环境和心理发展也需要重视。新一千零一夜“就是专门为寄宿学生和乡村儿童开展的睡前故事项目,这个点子来源于歌路营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研,并最终落地几千所学校。

睡前故事由专业的少儿编辑和教育工作者开发,从文学经典、杂志、网络等素材中选编,再交给专业主持和播音录制。目前,这个项目发展了更丰富的形式,匹配不同年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,辅助课后知识拓展等等,通过学校的多媒体设备播放睡前故事,间接为学生们提供了心理疗愈和陪伴。

歌路营的方式更多地面向全体学生,蓝信封则注重一对一的成长陪伴。不少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倾诉渠道,而蓝信封则通过志愿者和留守儿童一对一写信的方式,为青春期留守儿童搭建了书信陪伴的沟通平台。


▲ 蓝信封通信大使招募海报



结对志愿者和留守儿童的通信时间至少持续一年半,以保证参与质量。如今,书信陪伴项目已经开展了十二年,来往书信超过15万封。书信往来的陪伴方式,不仅能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,也有助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。


和他们一样关注乡村教育的公益组织还有很多,关注的议题也各不相同。高考是集中反映基础教育成果和质量的考试,但它反映出来的问题,只是乡村教育的冰山一角。好在,乡村教育的困境虽然很难迅速改善,但这些公益项目和一线工作者,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力量和希望




<<<<<<<<<< 点击图片链接阅读往期推送 >>>>>>>>>>